央視網消息:4月16日,在四川宜賓江安縣,“長江鱘天然水域產卵場改造與自然繁殖試驗”成功孵化出了健康長江鱘幼魚。
繼科研人員監(jiān)控到長江鱘雌雄魚追尾交配并伴有魚卵出現后,4月10日又監(jiān)測到魚卵開始孵化出苗。通過受精卵收集統(tǒng)計等監(jiān)測查證,科研人員推算,試驗中,長江鱘自然繁殖產卵量約48萬粒,受精率達83%,試驗成功孵化出健康長江鱘幼魚。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環(huán)評司原二級巡視員常仲農稱:“試驗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有開創(chuàng)性,這次繁殖試驗的成果值得肯定?!?/p>
來自農業(yè)農村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武漢大學等相關部門及科研單位組成的50余名專家代表,通過勘察試驗現場、聽取項目成果匯報以及審閱相關材料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后,認定該試驗成果通過專家組鑒定。這標志著我國首次長江鱘天然水域產卵場改造與自然繁殖試驗成功,是長江鱘野外種群重建的關鍵一環(huán)。
江蘇南通:增殖放流 十萬余尾魚苗游入長江
4月16日,在江蘇南通市通州區(qū)長江下游的開沙島,十萬多尾魚苗被放入長江。此次放流的魚苗包括白鰱、花鰱和草魚等品種。漁政人員介紹,選擇這些品種的魚苗,是因為這些魚在生長中能夠通過攝食浮游生物以及底泥中的有機物質凈化水質。
據了解,江蘇南通擁有166公里的長江岸線。近年來,當地著力打造沿江綠色生態(tài)廊道,不斷完善水生生物資源養(yǎng)護制度,維護水域生物多樣性。
陜西銅川:28天孵化 野外繁殖的朱鹮幼鳥出殼
朱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日,在秦嶺以北的陜西銅川的一處朱鹮巢穴中,經過28天的孵化,一只朱鹮寶寶破殼而出。這也是當地今年第一只野外繁殖的朱鹮幼鳥。
陜西銅川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監(jiān)測畫面顯示,4月12日,一對朱鹮夫婦,一只在巢穴中臥巢,另一只則守在一旁不時整理巢穴。沒過多久,臥巢的這只朱鹮站了起來。仔細觀察,它身下的四枚卵中有一枚已經孵化成功。
工作人員介紹,這兩只成年朱鹮歷經28天的輪流臥巢,終于孵化出今年當地的第一只朱鹮幼鳥。據了解,今年2月中旬,這里的朱鹮開始筑巢,今年共有15處巢穴,未來還將陸續(xù)有朱鹮幼鳥出殼,工作人員將會持續(xù)監(jiān)測保護。
據了解,2013年初夏,陜西銅川耀州區(qū)野化放飛了32只朱鹮,這也是朱鹮首次在秦嶺以北野化放飛,標志著野生朱鹮棲息地由長江流域擴大到黃河流域。11年來,陜西銅川繁育朱鹮已超過200只。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