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模型顯示神經細胞(洋紅色)如何與癌細胞(綠色)相互作用。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美國斯坦福大學科學家曾在《自然》雜志刊發(fā)論文,首次證實惡性腦癌與大腦的神經連接密切相關。他們發(fā)現神經膠質瘤會與健康的神經元相互“交流”,形成突觸,劫持來自健康神經元的電信號,從而促進自身生長。
據英國《自然》網站近日報道,多名科學家正在開展新一輪研究,試圖了解癌癥與神經元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并希望在此基礎上開發(fā)出治療癌癥的新方法。
神經元會與癌細胞“勾連”
約200年前,科學家首次發(fā)現癌細胞和神經元之間的聯系。19世紀中期,法國解剖學家吉恩·克呂韋耶描述了一個病例:乳腺癌侵入了負責面部運動和感覺的顱神經。這是科學家首次描述癌癥侵襲神經。
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泌尿病理學家古斯塔沃·阿亞拉開始更深入地研究神經元與癌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他把老鼠的神經放入裝有人類前列腺癌細胞的培養(yǎng)皿內。約24小時后,他看到神經開始生長出名為軸突的小分支,這些分支伸向癌細胞。兩者一旦接觸,癌細胞就沿神經傳播,直到抵達神經元細胞。
阿亞拉表示,神經不只是旁觀者,它們積極尋求與癌癥的關聯。2008年,阿亞拉又報告了一個現象:與健康前列腺樣本相比,前列腺腫瘤樣本含有更多神經纖維。
隨后,在2013年發(fā)表的一篇突破性論文中,法國國家衛(wèi)生與醫(yī)學研究所癌癥專家克萊爾·馬儂及其同事,記錄了神經纖維在小鼠前列腺腫瘤內生長的情況。結果表明,在腫瘤內及腫瘤周圍高密度的神經生長可幫助前列腺癌生長及擴散,切斷與神經系統(tǒng)的連接后癌癥不再擴散。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胃癌、胰腺癌和皮膚癌等癌癥中。
癌細胞讓神經元“變身”
隨后幾年開展的研究表明,腫瘤內的細胞可轉變?yōu)樯窠浽蛘咧辽倌塬@得與神經元類似的特征。2019年,馬儂團隊報告稱,他們看到神經祖細胞通過血液到達小鼠的前列腺腫瘤,并在那里定居發(fā)育成神經元。
第二年,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神經科學家莫蘭·阿米特等人發(fā)現,癌癥可迫使神經元改變身份。對小鼠口腔癌進行的研究表明,將感覺傳遞到大腦的感覺神經元表現出交感神經元的特點。阿米特表示,這種轉變可能有助于腫瘤生長,因為交感神經已被證明對某些癌癥有益。
神經對不同癌癥影響各異
不同類型的神經對不同腫瘤的影響大相徑庭。
以胰腺腫瘤為例,交感神經卷入了有助癌癥生長的惡性前饋回路。它們釋放信號,指示癌細胞分泌神經生長因子,從而吸引更多神經纖維。而負責“休息和消化”反應的副交感神經,則發(fā)出阻礙癌癥惡化的化學信息。
胃癌的情況則相反,副交感神經信號會促使腫瘤生長。
而在前列腺癌中,這兩種神經都有助腫瘤生長。在前列腺癌發(fā)展早期階段,交感神經起到幫助作用;副交感神經則促進了癌癥晚期擴散。
研究人員指出,每種癌癥與神經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都略有差異。因此,制訂抗癌方案時必須針對不同癌癥類型,了解癌癥是如何連接或使用神經系統(tǒng)的。
神經元也會通過抑制免疫系統(tǒng)使其無法有效對抗腫瘤。2022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由感覺神經釋放的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可抑制某些免疫細胞的活性,使其在抵御癌癥方面力有不逮。
匹茲堡大學癌癥神經科學家賈米·薩羅蒙指出,神經元不僅為癌癥的傳播提供了途徑,似乎還為癌癥提供了安全的港灣。腫瘤細胞可以“把自己塞進神經內”,在那里受到保護,因為藥物難以進入神經組織。(記者 劉 霞)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