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興安盟突泉縣老頭山自然保護區(qū)管護中心主任、林業(yè)高級工程師張艷青皮膚曬得黝黑,站在林地里,外人根本分不清誰是專家、誰是果農。
“我們老百姓想干一番事業(yè)不容易,張老師來了以后給我添了底氣!”提起張艷青,突泉縣六戶鎮(zhèn)興泉村果農駱興國滿是感激。他回憶說,果園建成的那天,張艷青和工人們一起勞動的場景讓他難忘。從挖樹坑到果樹之間定行距測株距,張艷青邊干邊教,仔細叮囑他果樹種植注意事項,弄得渾身是土也絲毫不在意?!霸趶埨蠋煹闹笇?,我的果園果樹成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八,去年光賣沙果就賺了4萬元?!?/p>
“現在突泉縣已成型果園的種植面積有6萬多畝,林果產業(yè)的基礎已經奠定好,接下來我們將在果品的冷鏈儲存、運輸和加工環(huán)節(jié)加大投入,提高果品的附加值,增加果農經濟收入?!睆埰G青說,雖然一路走來很艱辛,但是看到果農們豐收的喜悅,她感到干勁十足。
前些年,針對突泉縣干旱缺雨、造林成活率低的實際,張艷青白天帶上干糧上山測量樹木生長情況,有時下起小雨,林子里又悶又熱,連雨水和汗水都分不清;晚上,用電腦做好記錄,比對苗木的情況,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大地無聲,青山為伴。在大量的實踐勘察中,張艷青主持完成的《果樹經濟林抗旱豐產栽培技術推廣》和《山杏嫁接優(yōu)良仁用杏技術推廣應用》兩項課題,分別榮獲自治區(qū)農牧業(yè)豐收二等獎、一等獎,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區(qū)級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對促進突泉縣特色林果產業(yè)提質增效、加快特色林果業(yè)標準化進程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她還引進推廣了抗旱造林技術,目前,突泉縣已經推廣應用新品種及果樹經濟林抗旱豐產栽培技術3萬畝,推廣高光效果樹整形修剪技術達5000畝,全縣已有50%的果樹進入盛果期,年均生產鮮果約2.6萬噸,年增收5000萬元以上,受益農戶達500余戶。
30多年來,張艷青的足跡遍布全縣各個鄉(xiāng)鎮(zhèn)、村屯,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辦公室,哪里就是她的小課堂。截至目前,她已累計培訓農民技術員約2萬余人次。為了能及時解決果農的問題,張艷青還組織建立了專家與果農共享的“突泉縣果業(yè)聯盟”微信平臺、微信群,果農親切地稱她為“百事通”。
突泉縣曙光現代農業(yè)循環(huán)經濟園區(qū)入駐企業(yè),內蒙古天響農業(yè)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麗杰聆聽授課后深有感觸:“張老師講解完我才明白,原來像咱們雨水不是那么充沛的地區(qū),先往樹坑里澆水,再種樹,樹根才能吸收更多水分,才更容易存活?!?/p>
“我們干林業(yè)工作的就是要到群眾中去,讓百姓知道你會干啥,能幫他干啥,更重要的是你得了解老百姓需要啥。”張艷青說。
從農業(yè)技術普及推廣到林果產業(yè)發(fā)展的思考與展望,張艷青始終站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最前沿,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突泉縣落地轉化,為突泉林果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積極貢獻力量。她先后榮獲“全國綠化獎章”、自治區(qū)“巾幗建功”標兵、自治區(qū)“五一女職工獎章”等榮譽。
“榮譽是黨和人民的認可,也是期望,我會繼續(xù)把心思用在推動發(fā)展上,把精力用在履職盡責上,把權力用在為民服務上,做一名有擔當、敢擔當、能擔當的好干部?!睆埰G青說。(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高敏娜 通訊員 刁博禹)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