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肉票、布票……這些票證,是一代人難忘的記憶。
烏蘭察布市興和縣64歲的羅瑞蘭回憶起1979年買到的一輛“永久牌”自行車時,心情依然激動。
“計劃經濟時代,物資有限,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買啥需要啥票,當時自行車票特別緊缺,有錢也買不到?!绷_瑞蘭說。
上班下班,回鄉(xiāng)下娘家,再到后來接送娃娃……時光流轉,二八大杠上承載的是一家子的永久甜蜜。
1981年出生的文慧2002年走出興和縣城到外地求學時,家里人特意去銀行兌了一沓子嶄新的5角錢紙幣,縫在他貼身內衣上以備坐公交車用。如今,經常出差的他,身上已不再揣一分錢。
90后王懿說起2009年11月11日,正在內蒙古大學讀大一的她為第一個“雙十一”奮戰(zhàn)網購時仍興奮不已。如今,網上購物成了家常便飯,各種購物節(jié)、促銷噱頭讓她直呼要“剁手”。
“小到生活用品,大到家具、電器,什么都在網上買。海鮮、天南地北的水果……頭一天下單,最快第二天到家,一拆箱,蝦還活蹦亂跳,螃蟹忙著吐泡……”作為與互聯(lián)網一起成長起來的一代,王懿笑談。
家住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北堡鄉(xiāng)老牛坡村的韓連生——這個很少走出山溝溝的60多歲農民也趕上了網購熱潮。打開手機,“一指禪”輸入關鍵詞,點擊搜索,購買、確認,一袋尿素成功下單。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網購早已不是城市人、年輕人的“專利”,暢通的快遞物流業(yè)讓電子商務飛進尋常百姓家。
從糧票等物資票一票難求,到如今直呼“剁手”,消費方式的轉變,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物資供應的充盈和服務供給能力的增強。在“買買買”中,百姓感受著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內蒙古統(tǒng)計數據顯示,1978年,內蒙古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8億元。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消費品市場逐步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內蒙古堅持大膽創(chuàng)新流通方式,立足大市場、大貿易、大流通,積極培育消費熱點,引導消費結構升級,消費市場持續(xù)增長,2023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374.3億元。
逢年過節(jié),小小包裹承載著沉甸甸的愛;日常生活,大件小包,是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熱愛。從大漠戈壁到廣袤草原,不斷延伸的快遞網絡,給城鄉(xiāng)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讓內蒙古老百姓“人在家中坐,快遞八方來”。
2023年,內蒙古快遞業(yè)務量達3.65億件,同比增長51%;快遞業(yè)務收入達63.35億元,同比增長31%。
生活在呼和浩特市的王懿,自然可以“新鮮購”,而內蒙古地域遼闊,如何讓每個人享受到電子商務發(fā)展的時代紅利,盡享“買買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24年,“建設標準化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5000個”作為33件民生實事之一,被列入自治區(qū)《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全區(qū)要建成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5000個,基本實現(xiàn)農村牧區(qū)寄遞物流綜合服務全覆蓋。截至7月上旬,已建成3119個,完成率62.38%?!弊灾螀^(qū)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的建成,使得快遞更加暢通無阻,更打通了生產與消費的通道,激活了市場的活力。
“我們現(xiàn)在不僅可以方便地接收郵件、快件,還可以將自家的農產品進行打包銷售。”借著標準化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建設的東風,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西瓦爾圖鎮(zhèn)坤密爾堤村周邊的農牧民徹底解決了寄遞難、取件難問題,當地土特產也借勢“出圈”。
隨著人們消費方式的轉變,素有全國“黃牛之鄉(xiāng)”之稱的通遼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鎮(zhèn)也把牛群“趕”上了網,“趕”進了直播間,借助現(xiàn)代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的東風“破圈”,將黃牛賣得更多更遠。今年上半年,通過直播帶貨,全國各地的訂單紛至沓來。
從票證時代的憑票購買,到如今隨時隨地隨心購買,不僅僅是消費方式的轉變,折射出的是新中國從百廢待興到欣欣向榮的時代變遷,還有銷售渠道和支付方式的變革。
如今,掃碼支付、手表支付、刷臉支付……發(fā)展迅猛的移動支付,在給國人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已成為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新動能。(記者 王坤)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