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王豐
7月6日,2025年全國文物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在四川省瀘州市閉幕。在這場文物修復界的“終極對決”上,來自全國的293位選手匯聚一堂,以指尖的毫厘之功,展開一場無聲的較量。內蒙古9名選手經過層層選拔站到了全國總決賽的舞臺,對于他們來說這次文物修復界的“武林大會”更多的是鍛煉、學習。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文物保護修復是讓文物活起來、發(fā)揮文化傳承作用的基礎性工作。做好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專業(yè)化人才隊伍支撐。
文物修復人才缺乏堪稱困擾我國考古界已久的“頑癥”。近些年,文物保護與修復的人員數量已有大幅增加,但與文物保護與修復的需求相比較,相關專業(yè)人才依然高度短缺。
面對“文物修復師比文物還要稀缺”的窘境,相關部門已經在行動。近年來,文物保護專業(yè)學科地位顯著提高,原來開設相關專業(yè)的高校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越來越多的高校新開設相關專業(yè),為高層次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培養(yǎng)作出重大貢獻。
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培養(yǎng)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要進一步優(yōu)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力度,讓更多有志于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人更好地參與進來,形成推動文物保護修復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大合力。
同時,要加大國家支持力度,發(fā)揚嚴謹細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地來,久久為功,方能做出更大成績。
北疆新聞 | 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蒙)字第631號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